概述
概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的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及中重度脑外伤的青年人。临床可出现头痛、呕吐、复视、痴呆、记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治疗以手术为主,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急诊科
临床症状
头痛、呕吐、复视、痴呆、记忆障碍、偏瘫、失语等。
危害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并发症
偏瘫,失语。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片、CT、MRI等。
诊断
有头部外伤史,再根据头痛等症状,结合CT、MRI等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对症支持治疗。无明显脑功能损害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治愈性
治疗可消除血肿,有助于改善症状。慢性硬膜外血肿轻症有可能自行机化、吸收。
饮食建议
均衡膳食,补充营养。
病因
流行病学
好发于老年人及中重度脑外伤的青年人。
病因
与颅脑外伤等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颅内压增高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复视等,缺乏定位性。
2.精神症状
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大多以精神症状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表现为痴呆、人格改变、记忆障碍、定向力、判断力和自知力丧失等。
3.神经局灶症状
血肿可产生脑叶或皮质受压,出现神经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但较为少见,症状不明显。
其他症状
婴幼儿可出现前囟突出、头颅增大等体征。
诊断依据
1.患者有颅脑外伤的病史,并在3周后出现头痛、呕吐、复视、痴呆、记忆障碍、偏瘫等症状。
2.体格检查可了解有无明显的颅脑畸形、外伤等。
3.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合并感染。
4.影像学检查
(1)X线片:X线片可显示颅骨骨折的骨折线,提示血肿发生的部位。
(2)CT:CT可明确血肿位置,为诊断提供依据,还可以从血肿的形态上估计血肿形成的时间。
(3)MRI:MRI对软组织损伤更为敏感,可了解颅内情况,为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
治疗
治疗方针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如合并感染,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法,其中钻孔冲洗引流术为首选,其他的手术方式包括前囟硬脑膜下穿刺术、骨瓣开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等。
其他治疗
充分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防止低颅压。
预后情况
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护理
日常护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熬夜。
2.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3.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应注意注意避免跌倒等外伤。
4.如果患者失去自理能力,应给予适当的照顾,改善其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
病期及恢复期应注意均衡膳食,补充营养,可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有利于恢复,治疗好转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