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扁平苔癣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和毛囊的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经发现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药物、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皮肤科
临床症状
典型的皮损表现为紫红色扁平丘疹,多密集分布,可相互融合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斑块,边界清楚,表面有轻度光泽,并能见到细小白线组成的网状结构。常见累及黏膜,口腔扁平苔癣的典型表现为轻度隆起的白色线状条纹,交织成网状。皮肤及黏膜的表现均可多样,其他表现包括大疱性、糜烂性、色素性、萎缩性皮疹。
危害
皮疹影响外观,且本病伴不同程度的瘙痒,对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检查
皮疹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根据皮损特点可初步诊断,结合病理学检查确诊。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可局部外用、皮损内注射或系统药物治疗。
治愈性
可治愈,但有复发可能。
饮食建议
饮食对本病没有太多影响,但本病可发生在口腔,因此对于口腔皮疹严重的患者应清淡饮食,避免刺激。
病因
病因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药物、疫苗接种及接触补牙材料等因素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腕和前臂屈侧,手背、胫前、颈部及骶前区也常受累。
2.皮损为紫红色扁平丘疹,多密集分布,可相互融合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斑块,边界清楚,表面有蜡样光泽,其上有白色网状条纹。皮损沿抓痕呈线状分布,称同形反应。对于皮疹,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亦可无自觉症状。
3.一半以上患者可累及黏膜,尤其是口腔黏膜,表现为轻微隆起的树枝状或网状白色条纹,偶可表现为糜烂、萎缩或大疱。头皮损害可引起斑状脱发,甲损害者,甲板有纵沟、纵嵴、萎缩。
诊断依据
1.皮损为紫红色扁平丘疹,多密集分布,可相互融合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斑块,边界清楚,表面有蜡样光泽,其上有白色网状条纹。
2.扁平苔癣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改变,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出现密集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治疗
治疗方针
内服或外用药物以减轻瘙痒、皮损的症状。
药物治疗
1.内用药物
抗组胺药及镇静剂适用于瘙痒明显者。皮损广泛、肥厚,瘙痒剧烈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或维A酸,一般用中小剂量泼尼松,皮损缓解后逐渐减量。病情顽固或激素疗效不明显者可用氯喹、羟氯喹等,或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氨苯砜或雷公藤多苷等。
2.外用药物
局部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0.1%维A酸软膏、他扎罗汀软膏等。对肥厚性皮损,可采用局部封包治疗。
3.局部注射
局限性扁平苔癣及口腔黏膜病变顽固者,皮损内可注射糖皮质激素。
其他治疗
光化学疗法疗效较好,复发率低。激光、冷冻、放射治疗主要用于肥厚性损害。
预后情况
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但有复发可能。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2.克服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饮食调理
对于口腔皮疹严重的患者应清淡饮食,避免刺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