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酒精性震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酒精性震颤是最常见、且最轻的戒酒综合征。表现为晨起时眼睑及手指震颤,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男性中老年人。发病隐匿,缓慢进展。早期常有焦虑不安、头痛、失眠、乏力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智力衰退和人格改变。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别名
戒酒性震颤
临床症状
震颤、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厌食、心动过速、易受惊吓、失眠等。
危害
震颤剧烈可致患者不能自行站立,发音不清,甚至不能自己进食。
并发症
严重心律失常。
检查
颅脑CT等。
诊断
根据大量饮酒史,震颤或自觉震颤、面部潮红、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结合颅脑CT可诊断。
治疗原则
抗氧化、修复损伤组织等治疗为主。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戒酒,宜摄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
病因
流行病学
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男性中老年人。
病因
本病与酒精对脑的直接损害及营养障碍有关,尤其是维生素B1的缺乏。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震颤、恶心呕吐常开始于连续数天嗜酒后、突然禁酒的次日早晨。恢复饮酒会很快缓解症状,停饮后复发且加重。震颤通常持续2周。病情在完全停止饮酒后24~36h达高峰。全身性震颤是本病最明显的特征,是一种快速(6~8Hz)、轻重不一、在安静环境下减轻而在运动和情绪紧张时加重的震颤。震颤可很剧烈,以致患者不能自行站立,发音不清,甚至不能自己进食。有时震颤无明显客观表现,仅患者主诉“体内震颤”。数天后面部潮红、厌食、心动过速、震颤可明显缓解,但过分警觉、易受惊吓、运动性震颤可持续一周或更长。不安的感觉持续10~14天。
其他症状
伴有面部深红色、结膜充血、心动过速、厌食、恶心、干呕。
诊断依据
1.长期大量饮酒史。
2.震颤、恶心呕吐、面部深红色等典型临床表现。
3.颅脑CT示侧脑室对称性扩大,脑沟、半球间裂和外侧裂增宽等脑萎缩的表现。
治疗
治疗方针
采取药物抗氧化、修复损伤组织等治疗方法,以减轻酒精对机体的损伤。
药物治疗
可用匹格列酮、抗TNF抗体中和细胞因子、以及抗氧化剂修复损伤组织,减轻肝脏脂肪变性,预防或减轻肝损伤。
其他治疗
中药舒肝、促进血液循环、化痰等治疗改善酒精导致的肝脏脂肪变性。
预后情况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减轻震颤。
护理
日常护理
1.生活规律,合理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适度参加体育运动。
2.震颤严重者需由专人照顾,禁止自行倒开水、使用锐器、避免烫伤、碰伤等意外的发生。
3.坚持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加量、减量、停药。
饮食调理
戒酒,宜摄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