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高血压相关性肾衰竭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高血压相关性肾衰竭是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根据起病的缓急程度及病程长短可分为慢性肾衰竭和急性肾损伤,与高血压相关性肾衰竭主要是慢性肾衰竭。
病因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慢性肾脏病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和肾脏损害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互相加重。
症状
既有高血压的症状,也有肾衰竭的表现。血压过高患者不能耐受时,会出现头痛、头胀、失眠、多梦、心悸;肾衰竭的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水电解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等代谢紊乱,神经、血液、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均有相关病变表现。
检查
血清肌酐检测(SCr)、微量清蛋白尿检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肾脏标志物。达到以下任意条件即可考虑肾脏损害。
1.SCr轻度升高,男性115~133μmol/L,女性107~124μmol/L。
2.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L,或清蛋白/肌酐比值>30mg/g。
3.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和总体肾功能的最佳指标,但只能通过肌酐的血液清除率估算。
诊断
首先必须明确患者是否为恶性高血压,如果是,应进一步搞清楚是否已处于小动脉坏死和肾功能迅速恶化期。眼底检查有助于确定恶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表现为视盘水肿,视网膜纹状出血,棉团样渗出和黄斑周围星体样图像改变。除询问病史和临床表现,肾功能损害诊断需做辅助检查来明确。
治疗
治疗旨在降压和减少蛋白尿,严格控制高血压是延缓肾脏病变进展和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键。早期积极有效地抗高血压,可延缓或减轻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有助于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减少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在六大类常用降压药物中,通常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尿蛋白排泄30~300mg/d的糖尿病成人CKD患者或者尿蛋白排泄>300mg/d的成人CKD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或ACEI。初期应用ARB或ACEI类药物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用药后2个月内SCr上升和/或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30%,可在监测下继续应用;但>50%,应立即停药。严重肾衰竭患者应慎用,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