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无肝期出凝血机制障碍是指肝移植手术中病肝已切除、移植肝尚未植入时所发生的凝血机制障碍。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轻重不等。
病因
1.无肝期肝脏合成和清除各种参与凝血物质的功能丧失。
2.无肝期凝血激活。源于内皮细胞损伤、活化的巨噬细胞、血小板溶酶体蛋白释放及血中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等。组织释放凝血激酶和无肝脏灭活凝血激活因子可加速凝血酶的形成,表现为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逐渐增加。
3.无肝期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肝功能损害者易致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无肝期血浆素原激活物释放增加和肝清除缺乏,产生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无肝期内毒素增加。可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一步加重凝血障碍。
检查
1.血小板计数。
2.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
4.纤维蛋白原。
5.凝血酶时间。
6.血浆凝血因子促凝活性。
7.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治疗
1.调整围术期的凝血机制。
2.肝移植术中密切监测凝血变化,适时用新鲜冷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及重组活化的Ⅶ因子调整凝血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