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血小板凝血活性异常(Scott综合征)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血小板通过加速凝血因子X及凝血酶原的活化而促进凝血酶的生成,这种特性既往称为血小板因子Ⅲ(PF3)。当血小板无法促进凝血酶形成时称为血小板凝血活性异常,既往又称为PF3缺乏症。可继发于血小板聚集异常疾病如贮存池病和血小板无力症等。仅有少数患者具有单纯PF3缺陷,在1979年Weiss及同事描述了第一位患者后,孤立的PF3异常被称为Scott综合征。
病因
Scott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机制为患者血小板激活后,磷脂酰氨基酸不能翻转,无法暴露磷脂酰丝氨酸,导致了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转化的减少。
症状
表现为鼻出血、拔牙后出血、月经过多,手术后及外伤可引起出血不止等。
检查
1.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
2. 出血时间正常。
3.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减低。
4.凝血酶原时间异常。
5.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功能正常。
诊断
1.临床有出血表现。
2.有家族史。
3.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异常、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降低。
治疗
输注血小板可以有效改善出血症状。部分患者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有效。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