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白药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白药子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中暑腹痛、衄血不止、咽喉肿痛者

脾胃虚寒、腹泻、阴虚内热者

105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白药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以块根入药。块根肥厚,椭圆形或呈不规则块状。老茎基部稍木质化,有细沟纹,略带紫色。叶片圆三角形或扁圆形。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白药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 1、清热解毒 白药子性凉,可用于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常与山乌龟鲜根一同捣烂外敷。 2、凉血止血 白药子取块根洗净切片,阴干研末服用,血止后停服,可用于治疗各种内出血。 3、散瘀消肿 白药子能通经活络,适用于各种跌打损伤。另外,对于疮疡、湿疹、湿疮、疥疮等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消痰止嗽 白药子能够消痰止嗽,治疗咳嗽及吐血、喉闭,可消肿毒。 5、祛风利水 白药子祛风、利水、清热、化痰,可用于治风湿疼痛、腰肌劳损、肾炎水肿、胃痛、肺结核等症。

营养价值

白药子其根含金线吊乌龟碱、异汉防己碱、轮环藤宁碱、小檗胺、高阿莫灵碱、金线吊乌龟胺、金线吊乌龟醇灵碱、木防己碱、汉防己碱、奎宁、罂粟碱、可待因、吗啡、小檗碱。

白药子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过敏性休克也有对抗作用,具有抗炎作用,可镇痛、退热。

不宜同食 1、浓茶 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白药子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白药子中有效成分的吸收,两者同食可能会降低药效。 适宜和禁忌 适宜:中暑腹痛、衄血不止、咽喉肿痛者 白药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适合咽喉肿痛、衄血不止、中暑腹痛的患者服用。 禁忌:脾胃虚寒、腹泻、阴虚内热者 白药子其性凉,味苦辛,脾胃虚寒、腹泻、阴虚内热者忌用。 母婴宜忌

孕妇应谨慎食用。白药子性凉,而且通经散瘀的功效,孕妇服用,一方面会导致孕妇体质虚寒,不利于孕育,另一方面,有可能会引起子宫出血,甚至导致流产。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白药子性凉,婴幼儿服用可能造成体质虚寒,对于营养的摄入不利,会造成发育不良,故应谨慎食用。

温馨提示

白药子质脆,气微,味淡而微苦。以干燥、片大、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食用方法

1、煎汤 取出适量白药子,然后放入锅中用文火熬煮1个小时后即可服用。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