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乌药

顺气止痛、散寒温肾

下腹疼痛者

气虚、内热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乌药是中药名,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一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乌药入脾、肺、肾、膀胱三经,味辛性温,具有顺气止痛、散寒温肾等功效。 1、顺气止痛 乌药顺气止痛,尤以下腹疼痛者为主,如小肠寒痛疼痛、皋丸肿痛,气滞引起之月经痛。脉管炎、冠心病也可用乌药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因它能通理上下诸气,而广泛用于由气滞、气逆引起的疼痛。 2、散寒温肾 乌药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缓解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等症,与台参、黄芪、智仁、熟地、桑蛸、智仁诸药相配,可以达到更好的健脾益气,温肾扶阳作用,以达成固小便的功效。

营养价值

乌药中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异喹啉生物碱、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三大类,其中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是特征性成分,有较强的专属性。

不宜同食 1、异丙肾上腺素 因大剂量的乌药与异丙肾上腺素有拮抗作用,会降低药效。 适宜和禁忌 适宜:下腹疼痛者 乌药具有顺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缓解下腹疼痛。 禁忌:气虚、内热者 乌药性温热,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母婴宜忌

孕妇应谨慎食用。乌药性温,若孕妇无适应证服用后容易耗气,加重胎热,因此孕妇应谨慎服用该药物。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乌药具有药性,婴幼儿脾胃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完全耐受药性,因此婴幼儿应谨慎服用乌药。

温馨提示

乌药忌久煎,久煎可能会破坏挥发油成分,降低药物疗效。

食用方法

1、内服 可取适量乌药煎汤、磨汁或入丸、散,适量服用有一定顺气止痛、散寒温肾的作用。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