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二氟尼柳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概述
药物介绍
二氟尼柳为水杨酸衍生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及促尿酸排泄作用,治疗骨关节炎最为有效,也是扭伤及外科小手术的有效镇痛剂。口服耐受比阿司匹林好,作用时间也较长。
制剂规格
二氟尼柳有多种制剂和规格,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二氟尼柳片剂:0.125克;0.25克。
功效作用
用途
二氟尼柳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各种轻、中度疼痛。
用法用量
如何用药
二氟尼柳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饭后口服。片剂、胶囊剂为成人每次0.5克,一日2次;分散片为成人每次0.25~0.5克,每日2次,或遵医嘱。一日维持剂量不超过1.5克。
儿童和老人如何使用二氟尼柳?
儿童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不同于成人,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老人因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请遵医嘱酌情减量用药。
用药禁忌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发生哮喘、溃疡及过敏反应者禁用;
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既往曾发溃疡/出血的患者禁用;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谨慎用药
1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本品。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常见的二氟尼柳不良反应包括:
恶心、呕吐;
头痛、眩晕;
困倦、耳鸣;
胃肠道少量出血。
用药注意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通常二氟尼柳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如果反应轻微,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二氟尼柳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出现以下症状,也应立即就医:
皮疹、瘙痒;
眩晕、困倦;
消化道出血;
头痛及耳鸣。
二氟尼柳应如何保存?
二氟尼柳药品应该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闭保存。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儿童。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合用时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合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
与双氢氯噻嗪同时服用,可显著增加后者血浆水平。
与环孢素合用时,可增加后者肾毒性。
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合用时,均可加重凝血障碍,使出血的危险性加大。
与抗凝药、溶栓药合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尿碱化药、抗酸药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
尿酸化药可减少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本品与激素长期合用,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可因与合用大量本品而加强、加速。
与甲氨蝶呤合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少其随尿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加重。
本品可降低丙磺舒或磺吡酮的排尿酸作用,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具,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二氟尼柳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二氟尼柳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参考文献
[1]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
[4]熊方武,余传隆,白秋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5]
[5]https://www.drugs.com.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