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口腔黏膜病是指口腔黏膜的色泽、外形、完整性与功能等发生改变的疾病。病变种类繁多,有些是全身性疾病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可作为全身疾病诊断的依据或线索。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口腔黏膜病科、口腔内科
临床症状
不同的口腔黏膜疾病表现有所不同。常见症状有口腔内粘膜溃疡、疼痛等。
危害
轻者可有口腔不适、饮食疼痛等;重者、伴有全身疾病者可以导致死亡。
检查
体检、血常规、活体组织病理、微生物、脱落细胞学、免疫学检查等。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及口腔黏膜表现可初步诊断,血常规、活体组织病理、微生物、脱落细胞学、免疫学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
治愈性
不同的疾病预后不尽相同。部分可治愈,但多数口腔黏膜病的复发率较高。
饮食建议
不同的疾病对饮食有不同的要求。溃疡、糜烂性,扁平苔藓和疱性疾病患者宜忌食刺激性、坚硬、研磨、过烫的食物。
病因
病因
病因复杂,多种病因和疾病可引起口腔黏膜病变,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外伤、全身或系统因素如年龄、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口腔黏膜病指口腔黏膜的损坏,可由多种疾病导致,不同疾病的表现有所不同。常见疾病如下:
1.疱疹性口炎和唇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I型病毒引起的感染表现为急性口炎,口腔黏膜上形成散在的许多粟粒样大小的水疱,数量不等,疱破后成溃疡。有些病人尤其婴幼儿伴有牙龈红肿,称之为疱疹性龈口炎。全身症状有疲倦、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唇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症状轻微,局限于唇及口角皮肤。起疱前有灼痛感,水疱很小,但可成簇发生,相互融合,然后形成一片深褐色结痂。
2.口腔白斑
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斑块样病变,为癌前病变,癌变率为3%-5%。可见于约5%的成年人口腔中,吸烟者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
3.唇的疾病
唇部疾病是发生在唇黏膜上的所有病的统称。唇部非特异性炎症称为唇炎,是最常见的疾病,可分急性和慢性唇炎。慢性唇炎可无明显症状或自觉灼热、发痒,唇肿胀、暗红,结痂,脱屑。脱屑是慢性唇炎最常见的主诉。唇红部常发生纵裂,有的在唇中央出现一条深的纵沟,易出血,裂缝内有细菌感染,长期不愈。
4.舌的疾病
舌部疾病是指发生在舌黏膜表面所有疾病的统称。舌背黏膜构造特殊,有丝状及菌状乳头分布,后部尚有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及舌扁桃体,因而疾病表现与他处黏膜不同。
其他症状
口腔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上的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由珠光白色有光泽的小丘疹构成的条纹,互相交叉织成网状或树枝状损害,或伴有充血糜烂。极少数病例有恶变倾向,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患病率高达0.51%,以中年女性为好发人群。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大多数口腔黏膜病能得到诊断,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
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主要有应用消毒灭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去除口腔局部刺激因素,应用局部止痛药减少疼痛等治疗方法。可在局部予以抗炎、止痛、促进病损愈合措施如超声波雾化治疗、理疗等。对于不同的口腔黏膜病,应给予不同的具体治疗方法。2.全身治疗消除口腔黏膜致病的全身因素,根据病变类型可采取全身支持治疗、抗过敏治疗及调整免疫治疗等措施。(1)支持治疗,首先应给予高营养食物及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提高机体的愈合能力。(2)调整免疫功能,根据免疫异常情况选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免疫调节剂。(3)抗过敏治疗,对于过敏性疾病如多形性红斑、唇炎等除用免疫抑制剂外还需用抗组胺药物。常用的有氯苯那敏、氯雷他定、安其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4)抗感染治疗1)抗细菌感染,口腔黏膜的细菌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球菌、梭状杆菌等,首选青霉素。2)抗病毒感染,应用阿昔洛韦等药物。3)抗真菌感染,可应用制霉菌素等药物。
预后情况
不同的口腔黏膜病预后不尽相同,部分可治愈。但大多数口腔黏膜病复发率较高。
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和口腔清洁是治疗各种口腔黏膜病的基础。(1)饭后和睡前用软毛刷或海棉刷牙刷牙。(2)有活动和全口义齿(假牙)的患者,每餐后去掉义齿和连接体,清洁口腔。(3)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和柠檬甘油的口腔清洁用品,因其可令口腔更干燥。
饮食调理
多食用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对有口腔溃疡、糜烂,扁平苔藓及疱性等疾病的患者,宜忌食刺激性、坚硬、研磨、过烫等食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