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血吸虫性阑尾炎是血吸虫的虫卵沉积于阑尾黏膜下引起的阑尾梗阻,而导致的急性或慢性阑尾炎。在血吸虫流行地区可以见到血吸虫性阑尾炎。据花家福1959年报道,阑尾切除标本中,阑尾壁中能找到血吸虫卵沉积者可达37.9%。血吸虫虽然能影响阑尾,且产生一些病理改变,但不一定能产生临床症状或引起急性阑尾炎,所以一般不称其为“阑尾血吸虫病”。本病多见于40~60岁。血吸虫性阑尾炎的特点是病程快,穿孔率高,且术后易发生残余脓肿及肠瘘,应引起警惕。
病因
血吸虫寄生在宿主静脉中,是一种扁形动物。在中国主要是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后,可以通过血液进入肝,也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血吸虫尾蚴侵入静脉或淋巴管,转移到肠系膜静脉中发育为成虫不断产卵,虫卵大量聚集,导致压力增高而使小静脉破裂。虫卵在阑尾黏膜下沉积,引起阑尾壁纤维化、管腔狭窄、血运不良等成为阑尾炎症的诱因。
症状
一般与急性阑尾炎相似。
1.症状
(1)转移性右下腹痛。
(2)发热、乏力、消瘦。
(3)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泻、黏液脓血便等。
2.体征
(1)肝、脾肿大,腹水。
(2)右下腹局限性压痛、肌紧张。
检查
1.粪便可检查出虫卵或毛蚴。
2.病理切片可见阑尾壁显著增厚,尤其是黏膜下。虫卵为陈旧性,只见卵壳或者伴钙化,多沉积于黏膜或黏膜下。
诊断
1.病史
在血吸虫疫区的生活史。
2.临床表现
可有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等。
3.病理学检查
确诊需要病理诊断。
治疗
1.血吸虫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应早期手术。
2.因盲肠及阑尾有血吸虫所致的病变,阑尾粗大而脆弱,手术时易牵拉破裂及残端处理困难,术后发生局部脓肿和残端瘘增多,所以要引起重视。
3.手术切除的阑尾常规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血吸虫性阑尾炎,术后应该作驱虫治疗,以防血吸虫病引起进一步器官损害。
预防
1.在血吸虫疫区,要避免接触疫水。
2.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坚持饭前、便后洗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