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大肠脂肪瘤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大肠脂肪瘤是一种良性的、生长缓慢的非上皮性肿瘤,多为单发,位于黏膜下层,突出于肠腔。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临床症状
大多数无症状,脂肪瘤大于2cm时,可表现为腹痛、粪便习惯改变、便血等。
危害
瘤体较大时可致肠梗阻、肠套叠等。
并发症
肠套叠、肠梗阻、肠扭转、贫血等。
检查
X线钡灌肠、结肠镜检查、CT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诊断
根据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临床表现,结合X线水灌肠、钡剂灌肠,结肠镜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瘤体较大者,可于肠镜下或经外科手术切除。
治愈性
预后良好。
饮食建议
均衡营养,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
病因
流行病学
女性发病稍多于男性,一般发病于40~50岁。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炎症刺激,结缔组织退行性改变以及脂肪的发育与代谢异常有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结直肠脂肪瘤在2cm以下,一般无明显症状。2.直径在2cm以上,有腹痛、粪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体重减轻等表现。
其他症状
回盲瓣脂肪瘤患者有肠梗阻表现,有的可于右下腹扪及包块。直肠脂肪瘤可经直肠指诊扪及,肿块柔软光滑呈分叶状,有时肿瘤由肛门脱出。
诊断依据
1.临床可有腹痛、粪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体重减轻等表现。2.X线检查:钡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可见肠腔内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水灌肠检查可见黏膜下脂肪瘤密度减低所致的粪便蠕动可以改变脂肪瘤的形状,这种X线表现,被称为“压缩体征”,是黏膜下脂肪瘤特有的表现。3.CT 表现为结肠占位性病变,肿块呈均匀低密度、边界光滑等特征。4.内镜下可见有正常黏膜覆盖着的有蒂或宽大的底部附着于肠壁的肿物,其表面光滑柔软,呈黄色,常有黏液苔覆盖,易出血,压之形态变小。5.病理显微镜下可见脂肪瘤细胞与正常脂肪细胞相似,瘤外有包膜,中间可有大量纤维组织分隔。肿瘤有时可破溃或发生囊性变、钙化等。
治疗
治疗方针
明确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密切随访即可;脂肪瘤较大者,进行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瘤体较小或有蒂者可肠镜下切除;无蒂、瘤体较大者可外科手术或腹腔镜微创切除。
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
护理
日常护理
注意休息,术后尽早活动,勿久坐久站。
饮食调理
宜营养搭配合理、易消化的食物,少渣食物。不宜刺激性食物。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