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草药医疗
科普知识平台

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_鉴别诊断病因症状检查并发症治疗预防

概述
概述
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是由长期高血压或年老血管老化缓慢发展的肾脏小动脉硬化,终使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损害,是高血压肾损害的一种类型。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入,男性多见,有长期缓慢进展的高血压史,多伴有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肾内科
临床症状
早期出现夜尿增多、多尿等肾小管损害表现,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少量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为主。
危害
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功能逐步减退。长期肾脏缺血可导致肾脏萎缩并发展为肾衰竭。
并发症
肾衰竭。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尿蛋白定量、电解质、B超、CT、肾动脉造影、肾活检等。
诊断
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出现蛋白尿前一般有5年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病史等,结合B超、肾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治疗关键是有效地控制血压,延缓肾损害,同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治疗高尿酸及高脂血症。
治愈性
可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饮食建议
限盐、限酒、适当充分的碳水化合物。合并高脂血症者应适当限制脂肪摄入。出现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控制蛋白质及磷的摄入量。
病因
病因
由长期未控制好的良性高血压引起,高血压持续5~10年即可能出现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病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年龄在40岁~60岁;早期出现夜尿增多、多尿等肾小管损害表现,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少量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为主。
诊断依据
1.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出现蛋白尿前一般有5年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病史。2.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3.年龄在40岁以上,有左心室肥厚、脑血管硬化或脑血管意外史。4.肾小管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病情进展缓慢。5.肾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治疗关键是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治疗高尿酸及高脂血症。如果已有肾功能减退,按慢性肾衰竭处理。
药物治疗
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预后情况
经治疗可改善预后。
护理
日常护理
1.适当活动,注意休息。2.血压监测,严格控制血压。
饮食调理
低盐低脂饮食,忌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赞(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ingfengxiake@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到: 更多 (0)